通儒院教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业提交] 《失去灵魂的卓越》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1:3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觉得《失去灵魂的卓越》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问题导向性的合集,哈佛虽然早已是世界TOP级大学但是在教学、事务管理等方面与其他大学一样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者通过使用自己在哈佛的教学过程中对哈佛的了解揭露和批判了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很多大学也是同样存在。
  因为大学是一个社会性的集体组织,同时也承担着社会和个人最寄予希望的“教育”任务,所以大学的每个决策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目标和利益,所以不管是怎样的改革,如果不能达到多方的平衡,就一定会由于某方的干预而失败或者偏离它原本的目标。说实话,我觉得把教育完完全全交给学校是一种极不负责的选择,这意味着社会和家长都不愿意承担教育所代表的繁杂事情和后续责任,而这也只会给大学的所有行为带上厚重的枷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得为很多事情买单,虽然这些事往往与大学的关系不大。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永远存在争议的主题,而大学作为现在教育顶端的机构,也存在很多争议:大学承担着哪些责任?大学应该承担这些责任吗?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哪些责任?如果学生未能很好地承担这些责任那谁是过错方该怎么判定?社会对大学和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到底是否合适?这些问题是大学里和社会中很多讲座和发言的主题,但是却很难得到一个被所有人认可并遵从的答案。
哈佛的课程改革有很长的历史,但并不是每次课程改革都实现了预想的效果。其中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给教授和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应该是多少?要是没有在课程改革之前确定下来课程改革到底是为了什么的话,上述问题就更难回答了。我作为一个学生,不可避免的是在很多时候会喜欢那些课程内容轻松有趣且给分较好的课程,并且会在自己选择范围内尽量减少那些难度高且给分不好的课程。现在的课程安排基本上都是把专业和全校核心课程归到必修一栏,然后在各个方面(包括专业)的拓展则归到选修一栏,我其实对课程结构方面的想法并没有多少,只是希望每类课程的内部能存在竞争,我的选择范围内能有很多优秀的课程。从我的观点来看,优秀的课程其实只要一个闪光点:文化底蕴深厚、专业知识讲授精巧、老师人格魅力强大……
  大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其实没人能给出答案,因为这个答案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不一定一样。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成长轨迹、行为处事、性格爱好、对未来的规划安排都不一样,那么每个大学生对大学所接受的教育都有不同的期望:纯粹学习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优秀的朋友、为未来学术研究打基础、为未来工作打基础……但是我相信很多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时都是迷茫的,往往在过了好几个学期之后才能清楚自己对未来的安排。在我看来,大学的教育除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之外,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状态,因为在我身边有很多很优秀但同时也抑郁的同学,仅从表面来看,他们性格开朗、学习能力强、且往往多方面全面发展,基本上都是人见人夸的别人家的小孩,但是也往往因为多方面的压力而背负了太多的负担,我从来不认为这些负担得由大学来买单,但是从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方面来看大学应该向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引导。同时,相关的学务教务也应该多采取透明化公示措施,提供给学生资源、资料和平台,并且适时地教导学生该如何使用。大学没必要仅仅强调纯学术,也没必要仅仅强调就业,因为这些选择都取决于大学生个人,而大学作为一个多样化存在的平台,与其去做选择题,不如去做扩写题,为学生的多样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地保驾护航。大学生作为个体,需要在大学期间受到大学的关照,但更应该在大学期间完成由校园金字塔向社会的过渡,而这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大学。
本书对分数方面的相关论述则与我在学习中遇到的情况非常相似。一是大多数学生在拥有选课权的时候往往会优先选择那些给分好的老师,甚至可以因此而忽略老师在教学能力上的差别,这是因为大多数学校都将分数作为很多机会的入场券,比如按学习成绩划分奖学金指标、找工作时需要提供在校绩点等等,而学生则会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而去追求高绩点,而这个的结果就是很多老师为了自己的教学评价和选课率而不断妥协,当放松给分限制成为大多数老师的选择时,分数的标准只会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不断下降,而分数就会不断上升。有时人们会认为大家得分都很高很好,有益于同学间其乐融融的关系。但是从成本和收益角度来分析的话,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就埋没了那些一直以来勤奋学习的同学的努力,因为优秀线已经降到了很多同学稍微努努力就能达到的地步,而且分数转化为绩点的规定也使得同一门课程的同学在成绩上较小的区分难以实现,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量的优秀分数使得优秀同学们容易被埋没,并且造成分数贬值这一不利于同学们的后果。这其实就是买方(同学)和卖方(老师)之间的选择在有一定自由的基础上,双方进行对抗以获取平衡的过程,而现在教学系统中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得老师更迫切地下调分数标准,结果就是卖方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分数不断上升带来的分数贬值现象,也就是书中说的消费主义给了学生们他们想要的分数而不是应得的分数。但是分数贬值其实并没有所认为的那么大的危害,因为大学从来都不是只教给学生们知识,而学生们在大学的多方面发展大多都会取得很多的证明,优秀的人往往并不是只在学习上优秀。这其实也能促进学生的多面发展,因为学生会发现如果想要使得自己脱颖而出的话光靠成绩并不够,他们就会更多地参与那些在我们义务教育时容易忽视的方面,从而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人民大学|通儒院反馈|通儒院   

GMT+8, 2024-12-25 02:08 , Processed in 0.1594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