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 ——从中美大学的差异 一、中美大学的差异比较 1、文理分科 美国学生考大学不存在文理分科,更加重视通识教育,更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在研究生教学时才以专业教育为主。 中国学生则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文科理科水火不容,导致很多学生知识体系不全,综合能力较差。 2、班级 大多数美国大学不存在所谓的“班级”,是以学校为单位的,所有同一年进入大学的学生,就是一个“班”,与中文的年级意思相近。在教学中则有教学班,大家上课时在一起,下了课就各奔东西,同学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也没有什么班长、课代表,更没有对学生有管辖大权的教师辅导员。许多时候,同班同学只知其人而不知其名的屡见不鲜。美国的大学生就是在这种松散而又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的。 而在中国,班级不但是学生的核心组织,也是大学的基础,班级会配备班主任、辅导员,还有有班干部,同班同学会进行很多相同课程的学习,通常同班同学之间的联系比其他同学更加紧密,四年下来,可以结下深厚的友谊。 3、社团 在美国,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进行社交、课余生活的主要形式,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社团活动几乎能满足每一个同学的个性需求。大学对社团的认可度更高,大部分学生也都会主动的参与其中,将其视为不可或缺的经历。在美国的大学中,社团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班级的存在,可以让同学们更有归属感。 在中国,社团活动的规模较小、形式单一,很多同学热衷于学生会这种官方形式的社团,而对有个性的创新社团兴趣不足。最终的结果是社团并没有给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影响,学生们普遍对社团的归属感不强。 4、专业 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不会在入学时为学生安排专业,在最初的一两年中,除了少数几门必修课外,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广泛了解各个专业的课程,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中国绝大多数大学都会为学生安排专业,其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对所分专业兴趣不高、调剂专业后打击学习积极性等问题。一些热门的专业会十分抢手,而冷门的专业则无人问津。 二、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 1、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目前中国的大学对学生的束缚很多,从入学考试时的文理分科,到分配专业,再到学业中繁重的必修课数量,这些政策无疑都束缚着中国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我认为大学应将学业课程规划的权利留给学生自己,除了少数的必修课外,更多的课程由学生自己选择,依靠修学分数来约束学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个性发展,塑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人才。 2、加强社团的建设,学生管理更加宽松 社团不仅是大学生展示才华,发展兴趣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交活动,锻炼能力的机会。加强社团的建设,让学生有归属感,这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在社团活动中的社交尝试和人脉积累是每个学生的财富。 3、弱化专业,加强通识教育,放弃唯就业率论 大学的目标并不是培养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员,而是培养有整体思维模式,继续学习能力的通识人才。所以要求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弱化专业,加强通识教育,不以就业率作为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指标。更多专业的知识应该安排在研究生阶段学习,而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员应由职业高等学校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