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教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业提交] 读《失去灵魂的卓越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9 18:2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几个章节产生了一些共鸣和想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四章咨询——永恒的主题,学习什么,如何生活
学生的咨询工作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文中提到了学术咨询和道德教育,学术咨询这一块不仅仅是在哈佛,我觉得是所有大学都存在的问题,除了解答课程中的问题,学生和教授之间基本不会有其他直接的接触,而导员制度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我们很难有除了毫无方向的摸索之外的方式来引导我们来实现对专业的认知和自我认知,这个问题一直在被讨论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解答,就是我们为什么选择我们的专业,在我们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时候该怎么进行下一步,很多人都选择硬着头皮学下去。我自己也存在这样的困惑,我就读的是金融专业,可是已经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我对金融还是没有产生很大的兴致,但却不想改变现状重新开始一个新的专业学习,这可能跟我自己比较懒不够努力有很大关系吧,但是有些时候非常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校内机构或者老师对我的学习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引导。
关于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学习什么,如何生活这个问题,我还有一些困扰。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个无解也是一个无限解的问题,整个大学的分氛围是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的,我们的确应该追求成为一个卓越的优秀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可是我愈发地发现有些时候过度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盲目地加入各种社团,加了很多人的微信,结果可能也只是让自己的微信好友数更好看一些而已。或者盲目地参加一大堆比赛,以丰富自己的简历或者获得更多的保研加分,当然这些过程会给我们带来收获,比如大学里的挚友或者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认知,这是可取的,但是凡事过了度就会变味,会使得很多人以好友圈和获奖经历来标榜自己的成功,使得复制他人的成功变成一种个人追求。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不要过分注重果实而忽略了开花的结果。我一直觉得大学应该培养的是多元化的人才,不应该给优秀和成功过分局限的定义。

第五章为什么分数在上升
文中提出的原因中有几点值得思考
来自学生的压力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终身任教资格的认定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多同学和老师都会产生共鸣,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回想一下我们对老师的评价,无非两点,上课是否有趣易懂和给分好不好,很多时候给分好不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对老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每个人都想拥有更高的分数,但有相当一部分把这个压力施加给了老师,而不是督促自己在平时更加努力学习。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矛盾,我相信很多人身边都有那种只要期末狂磕资料就能拿到满绩的同学,也有虽然平时勤勤恳恳却只能拿3.7的同学,当老师和同学之间缺少交流和了解,期末成绩就成为唯一判定优秀的标准。我觉得比较无奈的一点是,很少有人愿意改变现状,大家会觉得既然我可以只用期末的两三天时间就能拿到好分数那我为什么平时还要好好学习,而老师同样希望自己能够从学生那里得到好的评价,已经通过好的分数水平来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而选择维持这种方式。这也就是文中说得第二点,即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终身任教资格的认定,虽然我们的评分是结课之前进行,但是大家一定都有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过这个老师给分好不好,平时点不点名,作业多不多等评价。这还导致了学校为了多元化学习而开设的选修课变成了大家刷分的工具,老师为了吸引学生而给出高分,学生为了修满学分和好分数可能选修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课程,而是选择可能给自己更好成绩的老师,这就违背了初衷,但是在有比分数更好的评价机制出现之前,我觉得这个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因为所有的组织,比赛,实习看重的第一项基本都是成绩,甚至把分数作为筛选标准,其实我觉得这无可厚非,但是过分地强调使得分数失去了应该有的意义

第六章评价只是教育手段
    在这一章中,有好几点我觉得完美的契合我所接触到的大学情况
首先我想说得是“鉴别卓越”理论,我认为这种有点变味的分数制已经慢慢失去了鉴别一个学生是否卓越的标准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刷脸”这种行为,为了拿到好分数,有同学刻意上课坐在前排位置,或者找机会与老师套近乎,当然我并不是在否认认真学习和与老师交流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好成绩的同学,而是说一定存在我刚才提出的情况,而很有趣的是,这种方法很多时候还很有效,这使得学习变成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

    文章还提出其他方面的思考,包括体育和课程设计等问题,但以上是在阅读过程中比较能够联系到自身经历过的大学生活的几点,所以做了一些浅显的思考,大学三年,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在自己身上出现过上面所说的毛病,可以说和进入大学之前的设想存在一定的差距吧,但是还是丰富了很多见识,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前进,对于选择人大有过遗憾也有庆幸,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选择的路如果没有重来一次高考的勇气,就只能在不断地调整和学习中坚持。觉得本书说的很多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有言过其实的部分,但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读,很有趣。

之间一直都忘记发了,补上。
2014200122 黄宏博 财政金融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人民大学|通儒院反馈|通儒院   

GMT+8, 2024-11-15 14:58 , Processed in 0.1232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