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教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馮象:下一站, renmin大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23: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從清華「打的」進城,堵在半道是常事。後來按友人建議,改乘地鐵,時間就好掌握了。北京的地鐵,我還是八十年代初大學生胸前戴校徽那時候的印象。如今整個兒鳥槍換炮,而且真便宜,兩塊錢,隨便坐多遠。站台夠寬敞亮堂——不像紐約那地鐵,高峰過後,暗地裏耗子比人多,橫衝直撞的——而且跟回到波士頓似的,好些乘客把頭埋在書報裏,要不就「煲」手機、填字謎,氣氛蠻 homey。當然,沒考慮周全的地方也有,少數幾個站,換車「賊」鍛煉身體,跟着人流七拐八拐打地道戰,足足走了一刻鐘,有點和穿高跟鞋的女士們過不去。還有一樣,英語報站名——我不否認,那是「國際大都市」必不可少的一項硬指標——做到了女生字正腔圓,不知是社科院語言所還是誰的人工合成,能跟香港地鐵的倫敦腔媲美;可是站名中的一個,讓人聽了起雞皮疙瘩:下一站, Renmin University。甚麼大學?
記得從前的譯法,叫 People's University,人民(的)大學,全稱中國人民大學。同「人民政府」「人民公安」「人民法院」「人民醫院」一個意思,名正言順,一目了然。幹嗎要改呢?怕刺激了友邦人士,引起貴賓誤解,還是自己心虛?倘若以為中文「人民」的含義要比英文或別的國際語言豐富,翻譯不了,也是說不通的。這兩個字其實是洋人的老傳統,亦即主權在民的「民主」( democracy<希臘語 demokratia=人民[掌]權)傳統。人家西方民主國家,人民這個、人民那個的東西太多了。美國憲法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怎麼說的?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我們人民……依照十八世紀的正字習慣,那「人民」還得大寫呢。先賢向西方學習的先進思想,民主是其中一條。國家機關及公立機構冠以「人民」二字,乃是宣告新社會人民當家作主,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黨的權威喉舌「人民日報」,這些名稱,「人民」一律譯作 People's。從來沒聽說,「人民」尤其是「中國人民」一旦挨着大學,就會產生哪樣特殊意味,叫英文或任何外語表達不成,必須放棄標準譯法。
也可能,是中國人民大學這所公立學府變了。出入校門的,早已不是人民幹部與「又紅又專」「把青春獻給祖國」的積極分子。當家人放下身段,學了別處一些大學,滋養幾個「高眉」( highbrow)精英,或者官場和市場的弄潮兒。這種人是連把「人民」掛嘴角上,裝裝樣子都不願意的。「人民」於是成了累贅,又不好意思對老外解釋,便拿六個字母拼個音,刻上校徽,換了新名: renmin。
高考狀元
以前高考在七月,考場裏汗流浹背;現在提前到六月初,好多了。但這一考三天,牽動全社會,有時候也折騰得夠嗆。比如新聞報導,這兒那兒封路,警力出動若干,某市某區下令關閉網吧,免得影響孩子們考試。網吧,大概名聲不好,家長不喜歡。可是僅僅因為高考就不讓老百姓做生意,似乎法律上說不過去,最好還有旁的理由,並給予合理補償。
將近發榜,大夥兒忙了起來。負責招生的老師早幾天就走了,原來是去聯繫各省市自治區的狀元同家長,做簽約錄取的工作。據說,這份榮譽一向是清華北大兩家爭,近年來港大也插一杠子,搞面試,挺紅火。幾十位小狀元的去向,就成了高考過後各地教育部門、重點中學和大眾媒體共同關注宣傳的一樁大事。
再後來,小狀元們便由家長陪伴,一批批應邀來實地體驗了。我參加接待了兩回,一塊兒吃飯,聊聊法學院的專業跟事業選擇,談談香港和美國的「重點」大學。我的理解,狀元如有選擇港大而放棄清華的,多半是以為香港的教育比較國際化,因而將來出國深造,在香港申請可能更具優勢。但這想法實際是錯的。就優秀學生而言,從香港的大學申請歐美一流大學,要比從內地有國際知名度的大學申請困難得多。道理很簡單,西方大國的大學,特別是一流大學,歷來十分重視中國,招收研究生給中國大陸學生的名額,總是大大多於香港(和台灣)學生。港大、中文大學或香港科大再怎麼努力,哪怕在《泰晤士報》排行榜上名列亞洲前茅,也改變不了這一西方學界的「偏見」與地緣政治格局——除非停止實行「一國兩制」,讓香港的大學完全溶入內地體制,服務中國並代表中國。
狀元好像女生居多,符合發達國家的潮流;不論「裸分」「加分」,都是值得錄取培養的好苗苗。自從發榜,他們不知聽了多少誇張的褒辭,照片傳遍各大媒體。有的地方還現金獎勵,商家則打產品代言的主意。但願他們經受得起名利的誘惑,保持平常心;入學以後從零開始,莫背包袱。
高考第一名,也就比第二名超出一分吧,多少是碰運氣撞上的。舉國上下,如此大張旗鼓地表彰少數考生的運氣,不是好事,不太健康。但是,政府教育部門帶着媒體高調宣傳,以現行體制即中學應試教育的策略觀之,自有其特殊的社會功用。這些年來,應試教育屢遭詬病,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然而卻無力改革,為甚麼?因為,整個教育體制和監管部門皆已失去了信譽。以至於離開「裸分」一步,不論「奧數」加分還是校長推薦,在百姓眼裏,一概有貓膩或不公之嫌。而高考,卻是支撐着龐大的應試教育產業鏈,包括寄生其中的商業性作弊服務的那一塊基石。所謂狀元,實為一弊病叢生的教育體制的名牌產品。傳媒炒作、政府獎勵、名校爭奪,無形中扶持且賦予合法性的,正是應試教育。
可見,改革教育的關鍵,在重拾信譽,即建設職業倫理。聽說,也有個別省區不公佈狀元姓名,拒絕炒作。這是一種對考生和教育負責的倫理立場。哪一天全國都能如此,就有一點希望了。
中國第一考
都說大學生負擔重,忙。我問了幾個學生,答:必修課雖多,但閱讀跟作業的份量一般不大,考試亦容易對付。忙甚麼呢?課外社團活動唄。還有政府機關、法院與律所的實習,各種資質考試,比如英語、電腦、駕照、公務員,畢業前再加上用人單位的面試筆試。他們也真是能考。沒聽說哪個考不過的。某日又來報喜,通過了司法考試;那也是法學院學生必考的。
比起高考見不得陽光的作弊醜聞,這號稱「中國第一考」的司法考試,就坦率可愛得多了。腐敗既是明碼標價的權利,「公平交易」就不必隱藏。季節一到,便雨後春筍似的冒出各色各樣的報考培訓班來,從「基礎班」「衝刺班」到「猜題班」「包過班」,再到「出題老師」親臨輔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過,友人告訴,考生也不是聽任宰割的傻帽。幾個人湊錢交學費,送一人進去,偷偷錄音整理了,放在網上設置密碼,供交不起或不願交學費的廣大網友付費下載——嘿嘿,還沒當上法律職業人士,先練會鑽空子違法的道道。
您如果覺得這個亂法叫「中國特色」,那可太不懂行了。作弊哪能是天朝的土產,民主大國兄弟鄰邦例如印度,不也照樣腐敗?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中國第一考」真正拿得出手的一盤「特色」,卻是考生無須受過任何法律教育。換言之,考試內容雖然涵蓋了十四部法律,報考資格卻並無專業要求,只消出具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證明即可(另據司法部規定,部分地區可放寬至專科)。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考試結果,正規的法學本科未必優於別的考生,狀元也往往不是法律專業。
週末上友人家「蹭飯」,沙發上拿起一張報紙,恰是滿滿一版關於上海「司考狀元」的採訪文章。那狀元是學計算機技術專業的,談到備考經驗,她的心得頗說明問題:「司法考試和法學素養關係不大,所以沒有法律基礎的人也不必緊張。複習司考,最重要的還是效率和技巧」(《文匯報》2010.6.25)。她自己的複習備考,「滿打滿算」不過三個月。九十天吃透兩本教材,「《指南針攻略》和《考綱》」,就這樣,一遍又一遍死記硬背消化法條,終於點了狀元。
一方面,鉚足了勁「普法」宣傳法治,強調法律人職業化,審判員改名叫法官,給他披法袍買法槌,花錢培訓拔高學歷;另一方面,又降低職業門檻,開放執業資格考試,走了一條「民粹主義」的路。這麼搞,是否自相矛盾?二零一零年七月於鐵盆齋
文:馮象
《苹果日报》2010年10月2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人民大学|通儒院反馈|通儒院   

GMT+8, 2024-11-15 17:22 , Processed in 0.1180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