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教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期中作业 姜克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8 22:0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何美国大学的捐款如此多
姜克寒 2012202580 信息学院  
一位从耶鲁毕业的中国籍学生向该校管理学院捐赠888万8888美元,创下该校迄今为止管理学院毕业生的个人捐款纪录。而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接受的都是中国教育。这位名为张磊的学生,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之后前往美国深造。但是,为何他不给人大捐款而给耶鲁捐款,值得深思。
为什么美国大学能够吸引很多校友的捐款?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很重视培养学生对母校的家族感,也可以说是一种归属感。美国私立大学对学生的关照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如果你在申请某一所大学之前想去这所大学看看,招生办公室会有专人接待,安排你直接体验学生生活,在学生宿舍住一晚上,在学生食堂吃饭,到教室旁听课程,到图书馆和实验室参观等等;你刚收到录取通知书,你所在地的校友联谊组织马上会组织聚会,安排与当地校友见面;上大学后如果你设想将来学医,学校会安排你假期在某位当医生的校友家住一个星期,白天带你到诊所旁听,到医院参观,晚上带你去听音乐会,去游览;毕业后无论你到哪里工作,校友联谊会无处不在。美国大学能够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大学产生归属感,而一旦有了归属感,那么学生对于大学就像对于自己的家一样,尽自己的力量让学校变得更好。那么,在学生在社会上打拼取得成就之后,肯定会想着建设自己的大学,捐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这些方面,中国大学不能说是没有做到,但是相对于美国大学来说,还是远远不够。中国大学的大部分学生离校之后基本上也就与母校断开了联系,虽说有校友会,但是程度远远不够。很多中国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母校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情感,或许会因为曾经的一些事而想起了自己的大学,但要说是归属感则远远不够。
       其次,我个人认为中国大学的教学机制以及评价机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评价标准基本上是发表的论文数量,所以,教师们的头等任务是写论文,搞经费,申请科研项目。至于把课教好,让学生愿意去听,愿意去学习知识,那是完全在凭良心。但这不能完全怪老师,老师工作也为了养家糊口,如果一味专注于教学势必在论文方面有欠缺,职称评不上去工资也就上不去。所以这不是老师的错,而是机制的错。在中国的大学里,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学习就泡泡图书馆。即使是在211985重点院校,情况依然如此。老师们不认真备课,上课自然没有吸引力,学生们不爱听、听不进去是很正常的。而要真正学到知识,基本上得靠在图书馆自己默默看书、思考。那么,学生在未来取得成就时,怎么会想到回报母校?我的知识、我的技能是我自己看书得来的,学校无非是提供了一个比较良好的环境,学校的教育可以说并没有提供给我实质性的帮助,那么我为什么要回报母校呢?相比之下,美国大学做的比较好。美国大学的老师分为学术型和授课型,学术型的专注科研,而授课型的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授课程。老师们对于授课上心,自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美国大学的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以讨论的形式启发式学习,而不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学生的知识技能来源于学校的教育,那么,在未来他们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之后,自然会想着回报母校。
       因此美国的耶鲁大学得到这888万美元的捐赠是必然的,国内大学得不到也是必然的。国内大学没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没有给学生的内心打上大学所特有的印记,同时教学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x

点评

(85)可以思考下制度性的因素我国是否可以学习,是制度的问题还是理念的问题?  发表于 2014-6-17 09: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人民大学|通儒院反馈|通儒院   

GMT+8, 2024-11-16 04:15 , Processed in 0.1391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