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教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分析——王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1: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期刊简介:
    (1)概况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于1984年9月,1988年由内部出版发行改为公开出版国内外发行(双月刊),2001年改双月刊为月刊,是集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工作指导、理论研究、经验介绍和信息传播于一身的综合性高等教育学术刊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协办。杂志社设在北京理工大学。杂志的首任主编为柯有安教授(1984-1989);第二任主编为朱鹤孙教授(1990-1994);第三任主编为王越教授(1994-2000);现任主编为匡镜明教授。
(2)宗旨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探索有效做法,为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服务。
(3)栏目
本刊专稿、专题研究、学术探索、导师论坛、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学、研究生管理、研究生德育、招生与就业、评估与质量保障、学科建设、比较与借鉴、争鸣、人物、著述评介、信息窗、资料、培养单位介绍、回顾与展望等20多个栏目
(4)读者
主要为招收、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的各级管理干部、研究生导师、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在学研究生。
(5)收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目前研究生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下,本刊始终坚持高层次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色,已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美国ULRICH国际期刊指南收录。从2002年起,该刊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进入新创立的“中国期刊方阵”并被确定为“双效期刊”。本刊还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自1998年以来,连续几年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用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二、期刊分析
(一)各栏目主要收录文章特点
(1)本刊专稿
刊登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办公室领导、院士、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等重要人士宏观论述研究生教育的讲话、文章以及本刊特约的其他文章
(2)专题研究
集中刊发关于某一主题的论文,同时刊登重要的调研报告、研究综述或其他专题研究成果
(3)学术探索
刊发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理论性较强的论文
(4)导师论坛
刊登导师撰写的关于培养研究生的经验、体会和思考方面的文章
(5)学位
刊登有关学位制度、学位授予管理方面的论文
(6)专业学位
刊登有关专业学位设置、专业学位工作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论文
(7)研究生培养
刊登有关研究生培养的制度、模式、方法等的理论思考或实践探索的论文
(8)研究生教学
刊登有关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
(9)研究生管理
刊登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思路与方法的论文
(10)研究生德育
刊登有关研究生德育方面的论文
(11)招生与就业
刊登研究生招生与就业政策分析、现状调研、改革建议方面的论文
(12)评估与质量保障
刊登有关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以及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与措施的论文
(13)学科建设
刊登与研究生教育关系密切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学科点布局、学科建设经验与成果方面的论文
(14)比较与借鉴
刊登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以及中外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方面的文章
(15)争鸣
刊登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为不同学术观点提供一个争鸣的环境
(16)人物
刊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上优秀人物及其事迹的介绍和专访
(17)著述评介
刊登关于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的最新的、重要的研究成果的评述文章
(18)信息窗
刊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重要会议、举措、事件等方面的信息
(19)资料
刊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重要的资料
(20)培养单位介绍
刊登对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及成果的介绍
(21)回顾与展望
本栏目刊载纪念性文章,内容包括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时期、重要工作内容进行研究、评论、总结;对其已经产生的或将要产生的影响加以评述;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等等。
(二)2013年收录文章分析
(1)文章主题分布分析
截止2013年12月22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共收录100篇各类文章,其主题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①研究生:72篇;②学位及学位论文:7篇;③教师:3篇;④院校建设:1篇;⑤杂文(讲话、会议、高校介绍):17篇。具体如下图1所示:
由此可知:①大家想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发文,主题与研究生的相关问题切合的话,是比较容易发表的;②官方主导权较大,学术文献占有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内容分析
通过对2013年100篇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2013年的组稿重点在于以下十个方面:①研究生培养单位领导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与思考;②研究生教育整体改革的理念与路径研究;③研究生学风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问题研究;④培养单位内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平台建设研究;⑥优秀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理念与经验;⑦学位条例修订/学位法建设研究;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与成效;⑨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⑩国外研究生教育最新进展研究。
(三)被引排名前20位文章分析
(1)文章概况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06:5.【被引次数:138】
[2] 王战军. 什么是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基本问题研究(一)[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1:9-11. 【被引次数:130】
[3] 翟亚军,王战军.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5:23-27. 【被引次数:117】
[4] 黄宝印.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上)[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6:4-8. 【被引次数:109】
[5] 吴宏翔,熊庆年 ,顾云深.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09:32-36. 【被引次数:103】
[6] 黄宝印.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被引次数:100】
[7] 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4:22-26. 【被引次数:96】
[8] 周远清.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05:1-5. 【被引次数:88】
[9] 沈文捷,朱强. 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Z2:43-47. 【被引次数:84】
[10] 顾明远. 试论21世纪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03:12-15. 【被引次数:84】
[11] 张淑林,裴旭 ,陈伟.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06:9-14. 【被引次数:83】
[12] 文秋芳. 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被引次数:77】
[13] 赵卿敏. 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05:26-30. 【被引次数:75】
[14] 秦春生,戴继天 ,孙平. 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1:35-38. 【被引次数:74】
[15] 黄宝印.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7:26-31. 【被引次数:66】
[16] 王源升,杨波 ,陈仕平. 论研究生教育质量观[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4:4-8. 【被引次数:66】
[17] 吴启迪.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5:1-4. 【被引次数:62】
[18] 陈传鸿,陈甬军. 切实加强学科建设构筑高校核心竞争力[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3:4-7. 【被引次数:62】
[19] 陈花玲,仇国芳 ,王俐 ,王琳. 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06:26-29. 【被引次数:62】
[20] 徐毓龙,樊来耀. 德美两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Z1:52-56. 【被引次数:62】
(2)主题分布分析
在这20篇文章中,主题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报告1篇;②院校建设1篇;③学位4篇;④研究生12篇;⑤学科建设1篇;⑥教师聘任1篇。如下图2所示:
由此反映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学位”和“研究生”这两个主题上的文章是最为得到学者认可的。
(3)作者属性分析
通过对20篇文章的作者单位进行分析,发现作者的属性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政府领导:7篇;②高校领导:10篇;③编写组:1篇;④教授:1篇;⑤学生(博士)1篇。如下图3所示:
通过对作者属性的分析,可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两类人的文章最为学者认可,分别是“政府领导”和“高校领导”。不可否认,这些人的文章的确有见地,但与此同时是否可以反映出在学者引文过程中存在“媚权”现象?这值得大家深思。
(4)文章发表时间分析
通过对着20篇文章的发表年限进行分析,其中1998、2000、2008、2010四个年份分别1篇;2001、2007两个年份分别2篇;2002、2003、2005、2006四个年份分别3篇。如图4所示:
    由此可见,2001、2002、2003、2005、2006、2007六个年份可能是优质论文高产年份,当然,由于时间的原因,后面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概率会相对较小,因此,确切的分析需由时间来见证。
三、投稿须知
(1)投稿步骤
第一步:请仔细阅读文稿内容要求,如果您的稿件符合文稿要求的内容,继续下一步;
第二步:请参阅文稿格式要求,对照检查您的文稿并作必要的修订后,准备好文稿的电子版;
第三步:点击“作者登录”,进行在线投稿。请您遵守学术规范,不要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切勿一稿多投。
(2)文稿内容要求
为了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现将本杂志社对文稿的要求和希望说明如下:
1.本刊的宗旨是为学位制度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事业服务,内容集工作指导、理论研究、经验介绍和信息传播于一身。目前辟有本刊专稿、专题研究、理论探索、导师论坛、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学、研究生管理、研究生德育、招生与就业、评估与质量保障、学科建设、比较与借鉴、争鸣、人物、著述评介、信息窗、资料、培养单位介绍等20个栏目。因此来稿应是围绕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成果。
2.文章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鲜明的思想观点和新意。通过运用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对现实问题加以研究, 突出报道研究成果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提倡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的文风,篇幅希望控制在8000汉字以内。
(3)文稿格式
1.题目:文题和各级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代号等,同时提供英文题目。
2.作者姓名:作者的真实姓名,姓在前名在后。
3.中文摘要:一般控制在200个汉字以内,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详见《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86)。
4.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5个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术语。
5.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全称,职称或职务,作者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等,如果是在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还要注明XX学科专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如有多名作者,简介中只介绍前3名作者的情况。
6.基金项目:文章如系某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应在文题末的右上角加注*号,并采用脚注方式于篇首页脚处注明基金项目标准名称和项目编号。
7.正文:正文篇幅一般控制在8000汉字(记空格,图标占位)以内。内容力求有创新,有一定的理论或现实意义。
8.图:图应有“自明性”。图要编排序号(哪怕只有一个图),每一个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方。
9.表:表应有“自明性”。表应编排序号(哪怕只有一个表),每一个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方。
10.内容注释:内容需要注释时采用脚注方式列于当前页的页脚处,文中须在注处右上角加注圆括号序号,即①、②等。
    11.参考文献:来稿引用他人观点或材料,须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秩序,采用尾注方式列于文后,文中须在注处右上角加注方括号序号,即[1]、[2]等。如果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只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方括号序号外著录引文页码,如[1]73、[1]96等。引文主要责任者姓前名后,超过3名者只著录前3名,后加“,等”;作者姓名是西文的,姓全部大写,名缩写。
(4)著录格式示例:
[普通图书] 主要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译著] 主要责任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古籍] 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 公元年历(出版朝代年号):起止页码.
[论文集、会议录] 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科技报告] 主要责任者.题名,报告代码及编号[R].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学位论文] 主要责任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作者.析出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http://……….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3月23日发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3 18:37:18 | 只看该作者
怒赞,相当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19:16:47 | 只看该作者

前来谢赞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人民大学|通儒院反馈|通儒院   

GMT+8, 2024-12-26 03:22 , Processed in 0.1223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