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教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公平下的我国择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沈慧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20: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公平下的我国择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 择校问题是教育公平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择校现象的愈演愈烈, 随之产生了一系列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择校并有效控制择校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 择校问题 研究 现状       “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家长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接受到好的教育,不牺花费一切代价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 择校之风也就应运而生。然而由择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生源大战、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不良行为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降低了教学质量,导致了教育环境的恶化。择校问题是教育公平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择校现象的出现对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教育市场化的一个标志,但它的存在有损于教育公平,加剧了社会的分层,如何正确认识择校并消除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及如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择校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一、概念界定
      在世界范围内, 研究者讨论的择校只要是指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择校的涵义在西方和我国不尽相同。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择校指的是家长自主地使用政府发予家庭的教育劵,从公认的教育机构(学校)中为子女选择学校的行为。①在我国,择校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择校用得较为普遍, 它可以概括为子女放弃政府已有的教育安排而自行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行为。②具体来说,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是指子女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 主动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行为; 高中阶段择校是指子女初中毕业后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报考志愿的高中正常录取分数线而选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行为。③广义的择校用得相对较少, 是指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进入理想学校学习, 家长通过其他途径为子女选择学校就读的一种行为。
     择校的划分有多种维度。根据办学体制,可以分为在公办学校系统内部进行的体制内择校和在公办学校与民办、私立学校之间进行的体制外择校;根据地域,可以分为在县、市、区范围内进行的区域内择校和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的跨区域择校;根据教育组织机构的不同,可以包括在常规学校之间进行的择校, 也可以包括在常规学校与非常规教育机构之间进行的非正规学校选择, 后者包括参加课外辅导班、聘请家教等。④
     二、国内外关于择校研究的作品
    国外对择校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约翰·E·丘伯、泰力·M·默的《政治、市场和学校》,杰夫·惠迪,萨利·鲍尔、大卫·哈尔平的《教育中的放权和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卡罗琳·M·霍克斯比的《学校选择的经济分析》,埃尔查南·科恩的《教育劵与学校选择》,以上一些作品主要是西方国家介绍的有关择校方面的研究。
    我国对择校方面研究的主要著作有翁文艳的《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和杨东平的《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和现实》。我国有关择校方面的文章主要有《中小学择校现象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孙平,2007)、《后现代视角的中国择校问题研究》(教学与管理,2008)、《我国普通高校择校问题研究———基于社会阶层分析的视角》、《关于择校问题的比较研究》(教学与管理,2006)、《中小学择校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试论择校与教育公平》(陈鸿, 严燕飞,2008)、《如何看待择校问题》(基础教育参考,2005)等,以上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我国择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也为我国以后针对择校方面制定有力措施提供了借鉴。
     三、我国关于择校问题的研究
  (一)探析择校产生的原因     我国学者深入分析择校背后的根源, 认为产生择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如下图):
  择校原因
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短缺
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民办教育发展不足
就近入学与教育选择权的矛盾
就业压力与教育的个人受益规律
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等级化的学校制度导致的教育不均衡
社会发展的推动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流动人口的增加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二)分析择校研究的现状
       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择校进行了研究,从教育政策到儿童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对择校问题导致的教育公平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关择校的争议主要有如下观点。
     首先,是争论该不该择校的问题。支持者认为, 择校行为是我国计划教育体制向市场教育体制过渡的一个标志,体现了优质教育的市场化,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择校促进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吸引了更多的家长把钱拿出来支持教育, 弥补了学校办学教育经费不足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满足了家长的愿望。如大庆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教育科学的商江在《浅议择校的原因及利弊分析》中说:“择校不是过错,择校说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择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正是择校, 才促进政府和全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推动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⑤反对者认
为,从表面上看,择校好像是促进了学校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其实是加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学校资源分布不均衡, 而人们更多倾向于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使得好的学校越来越好,差的学校越来越差。由于权和钱的因素,又使得有限的资源大部分集中到有权或有钱人的子女手中, 使相对贫困的弱势群体的境遇越来越艰难, 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还有学者对择校持折衷的态度,认为择校有消极的
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现阶段择校虽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社会的不公,但择校的产生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在教育越来越市场化的进程中,择校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收益原则的。
     其次,是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对于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择校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是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产物,是家长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结果,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 由于钱和权的参与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择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首先,择校使得家长和学校的双向需求得到满足。其次,择校为流动人口的子女提供了入学的保障。最后,有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择校的合理性。
    然而,我国的择校更多的是遭到了人们的反对,认为择校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首先,他们认为择校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高昂的择校费,这种谁出钱谁就能读好学校的方式与教育公平原则是相悖的。其次,择校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发展势头,这与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再次,择校还加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最后,反对者们还认为,择校是对传统精英教育的一种折射,最终只会导致生源的两级分化,拉大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如此的恶性循环只会导致教育环境的恶化,加大社会的不公平。
    最后,是如何消除择校现象的问题。
    我国一些学者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制度和择校经验,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但并不能使择校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减少或取消国办学校的择校行为,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面,普遍强调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然而薄弱学校质量的提升、生源的增加并不是仅仅靠几栋大楼就能改变的。薄弱学校之所以薄弱,往往是因为师资和生源质量跟不上,而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条件下,不可能实现就近入学,消除择校,所以短时间内消除择校是相当困难的,择校的解决应该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不能以理想代替现实,用牺牲一些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来缓解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四、结语
      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 择校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的择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资源的供给十分充足,学校之间实现了均衡发展,家长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学习, 他们择校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办学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随着对择校问题研究的深入,我国出台的教育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择校引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缓解,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国外择校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所提供的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并不能使择校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如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有效缓解择校带来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1.
②④文东茅.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
③李融.当前中国择校问题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⑤商江.浅议择校的原因及利弊分析.http://www.wzer.net/view.asp?sID=2087.

参考文献:
[1]陈鸿,严燕飞.试论择校与教育公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刘强.择校与教育公平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0,(7).
[3]陈天红.择校与教育公平[J].基础教育参考,2005,(3).
[4]任冉.我国择校现象透析及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5][英]杰夫·惠迪,萨利·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20:55:19 | 只看该作者
貌似只找到了 这一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国人民大学|通儒院反馈|通儒院   

GMT+8, 2024-12-26 02:11 , Processed in 0.1307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