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教学论坛

标题: 对中国大学教育模式一些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liuyaoze    时间: 2015-9-24 21:02
标题: 对中国大学教育模式一些思考
个人觉得中国大学课程的安排模式对于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以及对于兴趣的进一步深入很难做出积极影响,就新入学的大学新生而言,只有极少数的人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和期待,更多的是一种被迫式的填鸭式教学,我认为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向其适合的方向发展,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否则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将是一种无目的式的学习,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从绝大部分大学的学制来讲,个人认为应将大学第一年的时间留出空缺,让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感受他们想去了解的所有课程,并从中慢慢寻找个人的兴趣点或是发展方向,而从第二年开始才进入真正的学习过程,我认为这会避免很多学生的盲目选择所导致的教育失败,从而也培养学生应有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一种顺从式的学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5-10-7 13:23
大本科的培养方式,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可以自己尝试~,不一定需要制度性的所有人都尝试。
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不一定能适应这样的“自由”方式。
如果还有想法,可以课上进一步讨论。,
作者: liuyaoze    时间: 2015-10-9 14:15
admin 发表于 2015-10-7 13:23
大本科的培养方式,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可以自己尝试~,不一定需要制度性的所有人都尝试。
每个人的理解能 ...

个人认为可以不采用制度化,但需要学校同意这种学习模式,不需囊括所有学生,只为有所需求的同学提供便利即可,个人认为同职业规划课程一样,学校应开设指导学生寻找课程兴趣的指导性课程,然而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是否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适合自己不同长度的本科课程,其二就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是否同时在高校存在,并由学生自主选择。
作者: 张晓甜    时间: 2015-10-9 18:34
现在经济学院15级的同学就没有分专业哦,大二分~感觉就像楼主建议的一样~只有不断尝试后才能认清真正喜欢的,能找到个人兴趣,这是最好的,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感觉前者也有它的好处,毕竟不管在哪个环境里,都是我们自己做选择,有时候在做选择前并没有其它参考,也听过一句话,走必走的路是为了以后走想自己走的路~每件事为了到达最后都是需要有苦的过程
大学教育毕竟是一个较大规模的,影响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没有办法运行,只能说希望可以灵活调整

作者: liuyaoze    时间: 2015-10-9 19:36
张晓甜 发表于 2015-10-9 18:34
现在经济学院15级的同学就没有分专业哦,大二分~感觉就像楼主建议的一样~只有不断尝试后才能认清真正喜欢的 ...

个人觉得不仅仅是院内专业划分的问题,据我所知,大部分院的专业都是从大二那一学期开始分化的,我之所以认为应该有一年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是因为我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大部分同学的选择是盲目的,并不是按照所谓的兴趣,甚至一个高三毕业的学生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我不否认以职业为目的的选专业的确是一种方法,但个人并不赞同,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讲,这是会留下后遗症的,所以我的意思是大一对于选择专业模糊不清的同学采取不分专业,他可以随意在各院行走,用一年的时间去寻找自己的方向,或者几年也可以,自主完成大学课程。
作者: 张晓甜    时间: 2015-10-9 20:06
哇,想法很大胆,感觉挺棒的,只是要走到这一步对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大学来说还需要一些努力,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刚才看了之前的一个帖子,一位家长由自己孩子在美国上小学的经历对美国和中国教育的思考,确实很有启发,脑洞大开
其实有时候蛮有矛盾的,像能找到兴趣当然好,可问题是很多人在找到适合自己的之前所需要的时间不一样,这样对教育的规定有一定影响,毕竟不能没有一些基本的规定及规则,而且大学时间有限,只是看个人啦,选择之后,不喜欢可以转专业或者自己选修辅修喜欢的,对知识的掌握没有硬性规定,不管是什么领域的知识多掌握一点比不知道要好啦~个人看法
作者: liuyaoze    时间: 2015-10-9 21:05
张晓甜 发表于 2015-10-9 20:06
哇,想法很大胆,感觉挺棒的,只是要走到这一步对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大学来说还需要一些努力,还有很多问题需 ...

我同意你的观点,时间是要有所规定的,然而更重要的是用这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我认为中国教育遗留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主观选择性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学生有想法不敢说或是被灌输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于到了大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体现在没有想法,做论文也需要导师给题目等等方面,这是个最大的问题,我觉得我之前提到的大学教育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会逐渐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对他们的固有思想造成改变和冲击,让他们逐渐去习惯自己选择,失败在这其中是不可避免的,有人会觉得如果一年两年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对于人生是一种极大的损失,而且极有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我承认,从大学再做这样的改变的确有些晚,毕竟很多思维定式已经在学生脑中形成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依旧不改变这种大学教育模式,待毕业之后,学生将遭遇更大的困难,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要去干什么,这样盲目选择的工作很有可能对其一生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那时,再反思就没有意义了。
作者: 张晓甜    时间: 2015-10-10 22:38
嗯嗯,同意~虽然会有很多问题不断出现,但是不能阻止想改变的心,赞~

作者: 李雪明    时间: 2015-10-14 15:10
liuyaoze 发表于 2015-10-9 19:36
个人觉得不仅仅是院内专业划分的问题,据我所知,大部分院的专业都是从大二那一学期开始分化的,我之所以 ...

就像你说的这不仅仅是院内专业划分的问题,“因为我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大部分同学的选择是盲目的,并不是按照所谓的兴趣”,但你提出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也是存在问题的。就例如:其实大部分人选专业时对专业的具体内容都是不明确的、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倘若不分专业、随意在各院行走,用一年的时间去寻找自己的方向,或很长时间,那么这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内绝大部分人没有班级或某学院的管理,那这大部分人的学籍、档案管理也会存在很多麻烦;大学总共四年他用一两年的时候去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那剩余留给他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也会减少。而且谁又能保证他在一两年内选择的专业就是他会感兴趣一辈子的专业呢,他不会改变兴趣呢?其实有些事情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实际实现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阻碍的,所以现存制度虽然存在很多问题却也是有其原因的。就像院内大一不分专业的做法也算是弥补现有制度的良方,我们正在改、正在过渡,或许可以抱一个乐观的态度看这个问题。
作者: 李雪明    时间: 2015-10-14 15:11
liuyaoze 发表于 2015-10-9 19:36
个人觉得不仅仅是院内专业划分的问题,据我所知,大部分院的专业都是从大二那一学期开始分化的,我之所以 ...

就像你说的这不仅仅是院内专业划分的问题,“因为我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大部分同学的选择是盲目的,并不是按照所谓的兴趣”,但你提出的解决方法事实上也是存在问题的。就例如:其实大部分人选专业时对专业的具体内容都是不明确的、不知道有没有兴趣,倘若不分专业、随意在各院行走,用一年的时间去寻找自己的方向,或很长时间,那么这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内绝大部分人没有班级或某学院的管理,那这大部分人的学籍、档案管理也会存在很多麻烦;大学总共四年他用一两年的时候去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那剩余留给他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也会减少。而且谁又能保证他在一两年内选择的专业就是他会感兴趣一辈子的专业呢,他不会改变兴趣呢?其实有些事情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实际实现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阻碍的,所以现存制度虽然存在很多问题却也是有其原因的。就像院内大一不分专业的做法也算是弥补现有制度的良方,我们正在改、正在过渡,或许可以抱一个乐观的态度看这个问题。
作者: 许长兮    时间: 2015-10-15 12:33
我觉得很少有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适合的领域,每个人在与自我与他人的交流传播过程中对自己所形成的认识都不全面。如果下意识地就对自己设置各种限制,远远避开自己所以为的“没有兴趣“,反而就显得十分偏执。我觉得大学的专业其实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如果更加包容和宽广一些,我们就不会被本身专业所累,也不会受太多专业限制。另外,老师所说的中国学生”软件“缺失的问题也解释了我以前一些想不通的问题。
作者: liuyaoze    时间: 2015-10-16 11:02
李雪明 发表于 2015-10-14 15:10
就像你说的这不仅仅是院内专业划分的问题,“因为我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大部分同学的选择是盲目的,并不 ...

我会认为一个人的兴趣伴随着他的一生,所以从对人生关怀角度来讲,我觉得兴趣对一个人的终身生活质量会有影响,这是我为什么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让学生找到这个兴趣的原因,我知道这其中或许实行会有困难,但我之间说的方法并不想局限于大学四年,我觉得应该给一部分有需要的同学不去安排所谓的大学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学业,学业长短让他们去选择。兴趣会变,但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进入工作岗位,很大程度上就会干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我觉得至少在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对自己的状况要有所把握,不然我会觉得这样的人生是会有遗憾的。
作者: 李雪明    时间: 2015-10-16 16:59
许长兮 发表于 2015-10-15 12:33
我觉得很少有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适合的领域,每个人在与自我与他人的交流传播过程中对自己 ...

嗯,现在而言其实最为赞同你的观点吧。下意识的排斥自以为没兴趣的东西反而会让自己错失很多东西。就像我自己,有一次被强迫拉去填场听一个合唱,自己原本十分不想去,结果去了发现自己十分喜欢,甚至在中途一个伙伴想走的时候我也没有和她走,而是坚持欣赏那个合唱。我自己的专业也是这样,初次接触比较抵触,而然慢慢的也觉得挺有趣的。




欢迎光临 通儒院教学论坛 (http://tongruyuan.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