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教学论坛

标题: 啃起科技体制改革的硬骨头 [打印本页]

作者: thinkcart    时间: 2014-8-21 14:02
标题: 啃起科技体制改革的硬骨头
本帖最后由 thinkcart 于 2014-8-21 14:03 编辑

啃起科技体制改革的硬骨头

本报记者 邱晨辉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21日   03 版)

http://zqb.cyol.com/html/2014-08/21/nw.D110000zgqnb_20140821_1-03.htm

       8月19日下午,北京三里河路52号,中国科学院院机关所在地,一场将波及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近6万名科研人员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这里宣布启动。

      当天,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该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的新闻发布会上,当着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面说,当前,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原有的竞争优势有所削弱,现在的发展模式也难以持续,甚至在一些研究领域和方向上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到了必须要扭转这一局面的时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其中提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

    从中科院当天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内容来看,其改革以推进研究所分类为突破口,“整合机构,瘦身健体”,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较大力度的系统调整和精简优化,开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特区”和 “试验田”。用白春礼的话说,“不能只是挂个牌子、占个位子,不能搞成大口袋、大拼盘。”

    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则更进一步说,“对特色优势和成果产出不明显、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所,进行撤并重组和结构调整”,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2020年前,中科院将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4种类型,稳步推进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到2030年,形成相对成熟定型、动态调整优化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依据4类科研机构的不同定位,其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也将进行分类。以创新研究院和卓越创新中心为例,前者以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政产学研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治理结构,以国家任务和市场为主配置资源,以应用部门和市场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后者则以学术水平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行政系统与学术委员会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择优稳定支持为主配置资源,以国际同行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

    这些是中国科学院当前和今后15年改革蓝图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尽管不是全国宏观层面上的科技变革,也不是针对科研人员自身薪酬福利的微观调整,但这一中观层面上的改革仍引起媒体和科技界自身的高度关注。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触动了制约科技体制改革的根子。

    用白春礼的话说,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正在积极推进,微观层面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评估等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在中观层面上,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总体上仍然沿袭着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成为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性因素。

    换言之,这也是科技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和科研活动组织模式创新,是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白春礼说。

    当然,这场被称作“涉险滩”的改革并不容易。就在新闻发布会举行的头一天,该院召开了2014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传达会,在这次会上,白春礼做了半个小时的讲话,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他当天通过视频对该院几乎所有的领导干部和科研骨干说,“好改易改的大多已经改了,我们要面对、要突破的多是深层次问题,是硬骨头。”

    他还引用列宁的话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有时还会产生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也会增加改革的难度。“改革必然会涉及利益调整,也会招致一些非议甚至抵触,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

    中青报记者了解到,中科院将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试点先行、标杆引领的原则,“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以创新研究院为例,该院选择微小卫星、信息工程、空间科学、海洋信息技术、药物等5个具备一定条件、具有代表性的领域方向开展改革试点。

    白春礼表示,如果我们不积极思变、主动求变,就无法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既是大势所趋,更是形势所迫,不改革就会被改革。
作者: thinkcart    时间: 2014-8-21 14:04
我是不是权限不够啊?




欢迎光临 通儒院教学论坛 (http://tongruyuan.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