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教学论坛
标题: 【期中作业】钟宜瑾 [打印本页]
作者: 钟宜瑾 时间: 2014-5-8 16:39
标题: 【期中作业】钟宜瑾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之我见
经济学院 钟宜瑾 2013200960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项目、学科、实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同时,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即地方“百人计划”。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千人计划”实施无疑是这一点的最好体现和有力印证。人才是一个国家教育模式的体现,掌握着宝贵的知识与财富,同时也是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科技为核心的生产力要素已经逐渐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而科技又推动着人才的产生,人才也必定会在科技领域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因而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个注重人才教育的国家必定是成功的——至少不会太失败。然而我们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就是定义人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大多数人都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才的产生的同时也证明了这个国家的实力。明白了人才的定义,也就能明白人才对于小则整个社会,大则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每个领域都有人才,这些代表了某个领域较高技术和较高素质的尖子人群往往能够带动这个领域量和质的双重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到此为止,“千人计划”的合理性就被解释了。
我国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顾名思义,引进人才对象从领域来说是“高层次”的,即侧重科学技术、财政金融以及高新技术开发等领域;从范围来说是“海外”的,更具体地说应该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中还提到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人才,“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
“千人计划”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为一些新兴领域创造了强大的助推力,为已经存在的项目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人才的引进犹如为新阶段新时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另一方面,“千人计划”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的发展思路,因为引进的对象都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拥有西方思维的、掌握中西方发展差异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回国必能够用西方的路线影响其所在的本国领域的发展。这对于我国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及发展思路的较好方法,也是“用较短时间拥有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由此可进,“千人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其必要性,更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然而,这样一个人才引进计划在获得对其作用的肯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来了各方的质疑。例如对于人才挑选方式以及对于人才引进后如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大小不一的质疑。其中对于人才引进后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的质疑声为最大。许多人认为,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人才被引进回国后能否尽快适应中国现有的国情,能否尽快地将其技术和才能发挥出带动领域发展,都仍需等待被验证。同时,“千人计划”作为一个国家性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做到了公开公正,选拔的标准是否真正统一公平,也是不得而知的。
我认为,不管这个计划在未来是否会被发展壮大,都不能忘记它被实施的初衷,那就是让只是带动经济,让人才壮大国家。所以,认清这个计划的不足尤为重要。“千人计划”最大的问题存在于它是否过于依赖外来人才。如果在人才建设和人才工作方面,很多地方一味注重借外力引人才,而不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长此以往,必将对外来人才形成依赖,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并无太多益处。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才资源显得后劲不足,在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利用方面,引进人才固然很必要,但不应作为成就发展之计,从长远来看,除了引进人才解决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培训、培养本土人才,本土人才有较好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只是基础,有诸多方面的优势,如果将本土人才加以培养、培训和开发,加上引进的人才,两方面人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这样便会使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总的来讲,之所以会花时间、精力甚至是资金在人才引进的工作上,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本土人才资源跟不上。要彻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除了需要引进部分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发、利用、培训,大力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实现人才的自给,短期“输血”很必要,实现长期“造血”才是关键是目的,对人才要做到以引进为辅、以开发为主,逐步实现由引人才到造人才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开发、自我发展之目的。
欢迎光临 通儒院教学论坛 (http://tongruyuan.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